• 1946年,陈士榘绕开陈毅给毛主席发电报,陈毅大怒:你告我的状?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3:15    点击次数:134

    昨天,发布了一篇题为《1946年冬,毛主席已同意粟裕围歼74师的方案,张灵甫却逃过一劫》的文章,内容提到:1946年12月18日,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的负责人薛岳给张灵甫的整编74师和桂系第7军的171师下了命令,要求他们从涟水向北推进,必须在23号之前拿下沭阳。

    我们华野和山野的部队刚在宿迁、沭阳以北联手干掉了戴之奇的整编第69师,现在士气高涨,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候。

    得知张灵甫抵达的消息,粟裕兴奋不已。他立刻调整策略,放弃原先向西推进的计划,转而与陈毅联手,准备对整编74师展开围剿。这一决定迅速改变了战局,为后续的战役埋下了伏笔。

    张灵甫之前在涟水那场战斗中吃过粟裕的亏,这次打到沭阳附近,他变得格外谨慎。这次他学乖了,和第7军、整编第28师靠在一起,按兵不动,完全不敢轻举妄动,像只缩在壳里的乌龟一样。

    粟裕等了整整两天,到12月23日这天,张灵甫那边还是没一点动静。鲁南那边战事吃紧,实在不能再拖了,粟裕只好带着部队往北开拔。

    张灵甫侥幸逃过一劫,得以多活几个月。

    关于是否要包围并消灭张灵甫的决策,毛主席支持了粟裕提出的方案。

    12月19日,粟裕和陈毅给中央发了电报,建议在沭阳地区包围并消灭整编74师。毛主席当天就回复了,他说:“整编74师正在往沭阳方向移动,先打他们非常有必要。”

    毛主席明确指出,集中兵力消灭整编74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。他认为,先在根据地内部消灭几股敌军,再向外线转移作战,这样对我军更为有利。这一战术部署能够有效削弱敌军力量,为后续作战创造有利条件。

    就在全军上下一致决定要对付整编74师的时候,山东野战军的参谋长陈士榘却干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。当时大家伙儿都憋着劲儿要收拾这支敌军,可陈士榘偏偏不走寻常路,来了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操作。这事儿放在当时那个节骨眼上,确实显得有点不太合乎常理。你说全军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,他作为参谋长却整出这么一出,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。不过话说回来,陈士榘这个人向来行事果断,他这么做肯定有他的考虑,只是当时大家都没想到罢了。

    说起陈士榘这位人物,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,题目叫《别再被抗日神剧骗了,看开国上将的描述,就知道日本兵有多凶悍了》。那篇文章里,对陈士榘的生平事迹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。通过陈士榘这位开国上将的亲口讲述,咱们就能明白,当年的日本兵可不是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好对付,而是相当难缠的对手。在那篇文章里把陈士榘的经历说得挺详细的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。

    陈人康,陈士榘的儿子,曾口述了一本名为《一生紧随毛泽东: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》的书。认为,这本书的标题“一生紧随毛泽东”非常准确地描绘了陈士榘的一生。

    陈士榘可是跟着毛主席打江山的老部下。建国那会儿,毛主席跟他掏心窝子说过这么一句话:“要论党内派系,咱俩可是一伙的,都从井冈山走出来的,算得上是自己人!”这话里话外,透着毛主席对陈士榘的亲近和认可。

    1927年,陈士榘投身秋收起义,追随毛主席的步伐。在文家市转兵后,他成为毛主席在三湾改编时亲自发展的六名党员之一。此后,他紧随毛主席的脚步,登上井冈山,参与赣南征战,进军福建,共同开辟江西苏区。他经历了五次反围剿斗争,踏上长征之路,投身抗日战争,转战山西,最终东进山东。在山东,他与罗荣桓并肩作战,开辟了山东抗日根据地。

    1945年冬天,当蒋军被我军强势反击时,美国派出了马歇尔来中国“调解”。当时,陈士榘被安排到“北平军调处执行部”执行任务。解放战争全面打响后,他留在北平,协助叶剑英处理后续事务。最近写的文章《1946年,陈毅帮宋时轮背锅,毛主席不知情,险撤换了他的司令之职》中提到,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宋时轮在1947年7月提出攻打泗县,结果战略上出了问题。另一篇文章《陈毅误信宋时轮,错判战局,粟裕大急,以罕见严厉语气命令陈毅》也提到,宋时轮在1947年9月建议陈毅把部队调到沭阳,导致两淮失守。因此,1946年10月,中央军委决定让陈士榘去华东,接替宋时轮的工作。

    宿北战役期间,陈士榘和山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唐亮与叶飞率领的1纵以及何以祥的8师共同行动。与此同时,陈毅和粟裕则在山野指挥部负责全军的指挥调度工作。双方各自在不同的地点执行任务,并没有在同一处。

    粟裕和陈毅商量好要对付整编74师,这事儿他们向毛主席汇报了。陈士榘听说后,心里咯噔一下,觉得不太对劲。10月22日,他和唐亮一起给毛主席发了封电报,说:“南边第七军和74师已经被打得够呛,根本没法单独往北打。”他们建议:“还是按原计划,把山野的主力部队调回鲁南吧。”

    在涟水战役初期,华野部队对南线敌军第七军和七十四师造成了重创。数据显示,第七军损失了3000多名士兵,而七十四师的伤亡更为惨重,达到了6000多人。尽管遭受了这样的打击,这两支部队并未完全丧失作战能力,仍然具备继续向北推进的实力。

    陈士榘为啥会讲出这番话?

    说白了,他就是怂了,被张灵甫和整编74师“五大王牌部队之一”的威名给镇住了。这支部队名气太大,他心里发怵,根本不敢硬碰硬。说白了,就是被对方的名号给唬住了,心里没了底气。

    他在回忆录里提到:"七十四师可是蒋介石手下的王牌部队,作战能力相当强。要是不能速战速决把它拿下,整个华东战区的局势就会变得很不利。"

    作为山野参谋长,他主要从山野和山东军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。他觉得粟裕打张灵甫是出于个人恩怨,想报复在涟水的失利。而粟裕提出的渡运河西进方案,在他看来也是出于私心,想联合山野和华野的力量来夺回华中地区。当时鲁南正被敌人猛攻,形势危急。为了阻止粟裕打张灵甫,也为了让他放弃西渡运河的计划,他越级向毛主席打了报告,建议“按原计划把山野主力调回鲁南,先打退敌人的进攻,然后再跟华中野联手消灭苏北的敌人,最后再向准北出击”。

    陈士榘发出这封电报时,陈毅和粟裕正忙着制定歼灭整编74师的作战计划。这封电报一来,直接打乱了他们的部署,让两人措手不及,处境相当被动。

    从职务权限来看,陈士榘担任的是山野参谋长,他的职责就是落实军事主官的命令。即便他有不同看法,也只能向司令员反映,不能因为和毛主席有私交就坏了规矩,跳过上级直接发电报。说白了,该走的程序必须走,这是基本的原则。

    陈毅火冒三丈,虽然平时脾气不错,这次也按捺不住了。他直接拨通电话,劈头盖脸就训斥陈士榘:“你们不是有电台吗?不是能发报吗?怎么着,这是要跟毛主席告我的黑状?”

    陈士榘笑着对陈毅说道:“陈司令员,这事儿真不是咱俩的个人矛盾。咱们得从整体局势出发,全面考虑。先打两淮的七十四师,这计划真的行不通。老话说得好,一步走错,全盘皆输。到时候,不光您司令员得担责任,我这个参谋长也不好交差啊!”

    之前提到,粟裕带领部队在沭阳南边设伏,守了两天,但张灵甫没出现。于是,他们在12月23日决定撤兵,转道北上,赶去支援鲁南地区。

    在出发之前,粟裕向毛主席汇报了准备返回支援鲁南地区的计划。

    24日,毛主席发来电报指示:“如果暂不攻打七十四师,我建议把大约二十五个团的兵力集中到鲁南一带,先把二十六师消灭掉,逼冯治安的部队撤退。这样一来,咱们再找机会向淮北推进会更有利。”